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分类:   农业基础科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601
  • 国内刊号:  61-1088/S
  • 期刊定价:    ¥280
  • 起订时间:   2024年06月
  • 创刊:   1983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发行:   陕西
  • 语言:   中文
  • 主编:   吴普特
  • 邮发:   52-97
  • 库存:   256
  • 邮编:   7121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出版地方:陕西
        • 快捷分类:农业
        • 国际刊号:1000-7601
        • 国内刊号:61-1088/S
        • 邮发代号:52-97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简介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CN:61-1088/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作者和读者遍及全国各地,在我国旱农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办刊质量得到了广大作者、读者的普遍认可和赞誉,是推动旱农学术研究、促进成果交流的高效平台。

      杂志文章特色

      • 1、《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根据著作权法规定,论文的著作权属于作者,编辑部可对来稿作适当文字修改、删节或退请作者自行修改,如不愿对原稿进行修改,请在来稿时说明。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名词解释:

      •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刊载的

      •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栏目设置

      专稿,节水灌溉,耕作与栽培,土壤培肥与施肥,作物与土壤水分动态,作物抗旱生理,资源开发利用,旱作农机。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在云南省会泽县高、低肥力土壤上分别开展旱作马铃薯的钾肥减量分施试验,研究100%、90%、70%钾肥一次性施用,90%和70%钾肥不同比例分次施用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钾肥对马铃薯生长影响较大,施钾处理的产量比无钾处理高17.39%-42.88%,施钾处理的净收益比无钾处理高15.40%-40.92%;同一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效益、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等在高肥力土壤上均优于其在低肥力土壤上。无论在高、低肥力土壤上,施用钾肥量相同时,钾肥后期多施的90%K(30%+60%)处理和70%K(20%+50%)处理产量高于钾肥分次施用的90%K(40%+50%)处理和70%K(30%+40%)处理,钾肥分次施用的90%K(40%+50%)处理和70%K(30%+40%)处理产量均高于钾肥一次性施用的90%K处理和70%K处理。高肥力土壤上,100%K处理马铃薯产量为29 544.44 kg·hm^-2,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0%K(30%+60%)处理产量为28 770.83 kg·hm^-2,与100%K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最高的是70%K(20%+50%)处理,分别为36.84%、58.11 kg·kg^-1和222.22 kg·kg^-1。低肥力土壤上,钾肥施用时期后移的90%K(30%+60%)处理和70%K(20%+50%)处理产量、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均高于100%K处理;90%K(30%+60%)处理产量、钾肥利用率、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7 640.28 kg·hm^-2、20.24%、31.13 kg·kg^-1和108.89 kg·kg^-1,70%K(20%+50%)处理分别为17 404.17 kg·hm^-2、26.57%、38.15 kg·kg^-1和138.13 kg·kg^-1,100%K处理分别为17 091.67 kg·hm^-2、17.49%、24.97 kg·kg^-1和94.95 kg·kg^-1。钾肥减量分施效果优于钾肥一次性施用,减量分施钾肥在低肥力土壤上的效果比高肥力土壤上的效果显著。高肥力土壤上推荐施用K_2O总量162 kg·hm^-2,低肥力土�

      作者:尹梅,曾庆凤,张琼,侯俊,张发奎,陈华,陈检锋,王志远,付利波,苏帆

      摘要:研究生物炭与氮肥互作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小麦关键生育期旗叶光合参数、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生物炭改良不同水肥条件土壤并提高其作物产量的效果与内在机理,可为农田有机物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生物炭用量设置五个水平(0,1%,2%,4%和6%),氮肥设置N0,N1和N2(0,0.2 g·kg^-1和0.4 g·kg^-1)三个水平,小麦拔节期控制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和50%模拟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两种水分环境。于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测定旗叶光合参数和SPAD值,成熟后对小麦籽粒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与不施生物炭处理相比,1%和2%生物炭用量平均增产6.62%和11.01%,4%和6%生物炭用量平均减产6.88%和10.1%,同时会导致千粒重、穗粒数和株高的降低;(2)正常水分条件下,1%和2%生物炭用量与N1和N2之间存在协同增产作用,而4%和6%生物炭用量表现出负面效应;(3)干旱胁迫条件下,仅1%和2%生物炭用量与N1存在协同增产作用,生物炭处理削弱N2增产潜力;(4)N0水平下,生物炭处理均表现出促进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增加产量的作用;(5)N1条件下,生物炭促进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效果更明显。总体上生物炭对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影响受生物炭用量、氮素水平和水分条件共同制约且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干旱会限制生物炭与氮肥的协同增产作用;在低肥力土壤上应用生物炭的增产效果较好,而在质地较细且肥力中等的土壤应用时推荐48 t·hm^-2(2%)生物炭用量。

      作者:李帅霖,上官周平

      摘要:为明确生物质炭输入对盐胁迫下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轻、中、重度盐渍化土壤为基础模拟不同程度的盐胁迫环境,设置0(CK),1%、2%、4%、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进行室内玉米盆栽试验。检测播前及苗后盆栽土壤的理化指标,观测玉米种子萌发及其苗后的生物学性状。结果显示:1%、2%、4%生物质炭输入轻、中度盐渍化土壤可显著降低土壤总盐,但对pH影响不显著;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导致轻、中、重度盐渍化土壤pH和总盐含量显著升高,pH较CK增加2.93%、5.49%、8.16%,总盐含量较CK增加31.76%、9.17%、11.13%。生物质炭输入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玉米种子的活力,提高幅度与生物质炭输入量呈正相关。轻、中、重度盐胁迫下:8%生物质炭输入处理中玉米种子发芽率提高145.43%、174.57%、73.72%。2%、2%、4%生物质炭输入处理中玉米茎粗和株高较CK处理分别增加32.73%、15.19%、44.76%和61.78%、36.50%、63.96%;8%、2%、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累积量的促进效应最强,地上干物质累积量较CK分别增加115.9%、151.2%、648%,地下干物质累积量较CK分别增加117.5%、91.7%、241%;生物质炭输入与玉米叶片MDA含量降低,CAT、SOD酶活性增强相关。轻、中、重度盐胁迫下酶活性表现:MDA含量均在8%生物质炭输入水平降至最低;SOD酶活性均在2%水平达最高;CAT活性分别在2%、1%、8%输入水平达到最高。因此生物质炭可作为盐渍化土壤改良剂。

      作者:刘易,孟阿静,黄建,祁通,冯耀祖,唐光木,葛春晖,王新勇

      摘要:春季是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返盐和积盐最严重的季节。本研究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典型盐渍化土壤上设置田间试验,比较紫花苜蓿、羊草、碱茅、柳枝稷、草木樨、猪毛菜和燕麦植株残体冬春季地表覆盖下,表层土壤pH及盐分含量的差异,以期筛选出合适的冬春季植被。结果表明,冬春季植被残体地表覆盖抑盐效果明显,表层土壤EC值降低了42%-73%,平均为61%,这可能是由于Na^+、K^+、Ca^2+、Mg^2+及Cl^-含量降低所致;但土壤pH值、CO3^2-和HCO^3-含量有所升高。总体来看,多年生植被残体覆盖抑制盐分表聚的效果更好一些,其中紫花苜蓿、羊草和柳枝稷,较适于用作本地区冬春季地表覆盖植被。

      作者:肖弘扬,温国昌,林启美,李贵桐,赵小蓉

      摘要:针对海河平原水资源短缺和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现状,通过2013—2015年大田试验,设置春季不灌水、春季不灌水+秸秆覆盖、春季1水、春季1水+秸秆覆盖四个处理,研究了春季灌水和秸秆覆盖对小麦-玉米两熟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秸秆覆盖效应主要体现在小麦拔节到开花期。小麦拔节-开花期,由于灌溉和秸秆覆盖保温保墒作用,两个生长季中,春季1水秸秆覆盖LAI高于1水不覆盖处理,但开花期后这种效应逐渐消失,花后10天和20天覆盖LAI低于不覆盖处理,且差异显著;春季不灌水由于水分胁迫,无论秸秆覆盖与否,LAI差异不显著。2013—2014年,和不覆盖相比,春季0水覆盖产量降低了1.46%,春季1水处理覆盖后降低了2.76%;2015年春季0水覆盖降低了2.78%,春季1水覆盖降低了1.11%。但春季灌溉1水后,与不灌水相比,2014年产量差异显著,2015年差异不显著。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土壤耗水量减少,两年中小麦生长季土壤耗水量都表现为春季0水大于春季1水,且差异显著;相同水分条件下不覆盖大于覆盖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小麦生长季土壤耗水量的差异及玉米生长期间的降水量共同影响了玉米土壤耗水量,覆盖处理的耗水量小于不覆盖处理。从水分利用效率看,小麦、玉米和周年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间和年份间都没有显著差异。海河平原水分有限条件下,秸秆覆盖后在小麦需水敏感期限量灌水在保证产量基础上可降低耗水量,因此春季灌溉1水结合秸秆覆盖是实现本区域小麦-玉米种植制度节水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媛媛,王贵彦,张建恒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